close
作者: 
優種子 吳允倫/新竹報導

 

 

今年(97學年度)大專棒球聯賽採用新的分級制度,讓甲組球隊可自由選擇參加甲一級或是甲二級,立意是讓球隊能在適合自己的分組中出賽,但這樣缺乏嚴謹制度與規範的方式,卻也讓比賽出現實力懸殊的狀況。在不改變新分級制度的基礎下,是否應該增加一些相關的配套措施,讓球隊保持一定的競爭力,也讓比賽更具有可看性?

有別於以往僅有甲、乙組的分組制度,今年甲組分為甲一級及甲二級,除了去年晉級甲組複賽的八隊(台灣體院、文化大學、嘉義大學、輔仁大學、國立體院、開南大學、嘉藥科大、環球學院)必須參加甲一級,其他甲組球隊均可以自行選擇參加組別。

與去年甲組的參賽學校做比較,萬能科大和大漢學院今年選擇參加甲二級,世新大學、高苑科大則是今年的新面孔。世新大學鍾陳偉教練曾提到,報名甲一級的比賽是隊上成員共同討論的結果,決定來甲一級挑戰看看;高苑科大今年剛剛招收第一屆,成員多來自去年奪得聯賽第三的高苑工商,除了人手較為不足,實力上和各隊沒有太大的落差。前兩組的預賽賽程結束後,兩隊都順利取得爭取外卡的資格。

儘管兩支新球隊的表現並未讓人失望,但是翻開目前為止的比賽結果,以甲一級預賽B組為例,5天10場比賽中就有半數的比分差到達10分,也就是7局提前結束比賽的門檻,顯示出即便分為甲一、甲二兩組,隊伍的實力仍有極大的差距。

目前在兩個組別之間,並未有嚴謹的參賽資格限制,也未能發揮分組應有的效益,若要對此進行改善,可以參考所謂的升降制度。舉例來說,前一年甲一級後兩名的球隊,必須和甲二級前兩名進行比賽,取前二名進入該年甲一級,後二名則落入甲二級;第一次報名甲組的球隊,一律從甲二級打起,隔年才有機會挑戰甲一級。甲一級的隊數控制在12隊,甲二級則不限制隊數。

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持甲一級的比賽素質,隨著球隊實力的消長,自然汰換適合留在較高比賽強度的隊伍;甲二級的球隊也在冠軍之外有另一個努力的目標,有機會進入技術水準更高的比賽環境,面對更強勁的對手。如同自由市場的機制,讓球隊的戰績決定其所屬的組別。

新的分組制度的確有助於大專棒球運動的推廣與發展,讓更多的球隊能參加強度較高的比賽,但是在新的問題出現之後,如何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調整,讓整個制度更加完整,是現在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irofwings 的頭像
    pairofwings

    PairOfWings

    pairofw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